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一年内发表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智能网联汽车多域电子电气架构技术发展研究
    邹渊,孙文景,张旭东,刘佳慧,温雅,马文斌
    汽车工程    2023, 45 (6): 895-909.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3.06.001
    摘要475)   HTML49)    PDF(pc) (3130KB)(1036)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技术不断发展,传统电子电气架构已难以满足面向未来的车路云网一体化发展新需求。本文中聚焦面向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多域电子电气架构,分别从总体设计、硬件系统、通信系统和软件系统4个方面对现有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并对我国电子电气架构的发展进行展望。本文可对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技术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类脑学习型自动驾驶决控系统的关键技术
    李升波,占国建,蒋宇轩,兰志前,张宇航,邹文俊,陈晨,成波,李克强
    汽车工程    2023, 45 (9): 1499-1515.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3.ep.006
    录用日期: 2023-04-25
    预出版日期: 2023-04-25

    摘要527)   HTML36)    PDF(pc) (3942KB)(556)   

    作为高级别自动驾驶的下一代技术方向,类脑学习以深度神经网络为策略载体,以强化学习为训练手段,通过与环境的交互探索实现策略的自我进化,最终获得从环境状态到执行动作的最优映射。目前,类脑学习方法主要用于自动驾驶的决策与控制功能设计,它的关键技术包括:界定策略设计的系统框架、支持交互训练的仿真平台、决定策略输入的状态表征、定义策略目标的评价指标以及驱动策略更新的训练算法。本文重点梳理了自动驾驶决策控制的发展脉络,包括两类模块化架构(分层式和集成式)和3种技术方案(专家规则型、监督学习型和类脑学习型);概述了当前主流的自动驾驶仿真平台;分析了类脑决控的3类环境状态表征方法(目标式、特征式和组合式);同时介绍了自动驾驶汽车的五维度性能评价指标(安全性、合规性、舒适性、通畅性与经济性);然后详述了用于车云协同训练的典型强化学习算法及其应用现状;最后总结了类脑自动驾驶技术的问题挑战与发展趋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基于关键场景的预期功能安全双闭环测试验证方法
    吴思宇,于文浩,邢星宇,张玉新,李楚照,李雪轲,古昕昱,李云巍,马小涵,路伟,王政,郝圳茂,王红,李骏
    汽车工程    2023, 45 (9): 1583-1607.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3.09.008
    摘要150)   HTML12)    PDF(pc) (3139KB)(532)   

    预期功能安全作为道路运行安全的重要组成,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挑战。全面高效的预期功能安全测试验证方法能够有效支撑系统安全开发流程。本文提出一种以关键场景为载体、由封闭验证和开放论证双闭环构建的测试验证框架,并综合论述关键场景构建技术,进一步建立接受准则的量化方法。最后,本文展望在预期功能安全测试验证领域亟待推进的关键研究。本文旨在为智能网联汽车预期功能安全测试验证的工程实践提供兼具可操作性和理论充分性的参考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电子机械制动器构型及控制技术发展现状
    熊璐,李聪聪,卓桂荣,程玉林,乔乐,王心坚
    汽车工程    2023, 45 (12): 2187-2199.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3.12.001
    摘要298)   HTML33)    PDF(pc) (3849KB)(517)   

    电子机械制动(EMB)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线控制动,具有系统结构精简、制动响应迅速等诸多优势。为了对EMB构型的研发现状进行全面梳理,本文在大量专利调研的基础上对各种构型的发展和产业化进程进行了总结,并对滚珠丝杠、楔式自增力、滚珠坡道和凸轮4种基本构型方案进行了分析和对比。针对执行器非线性特性和慢时变参数摄动下的控制难题,本文首先对各种执行器建模方法进行了整理,然后以有无压力传感器为分类依据,从基于夹紧力反馈值的控制和基于夹紧力估计值的控制两大层面分别对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最后,提出了对于执行器构型设计、夹紧力控制以及整车协调冗余控制的发展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车用操作系统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汪志鸿,于德营,马天泽,陈炳全,李宗阳,李红燕
    汽车工程    2023, 45 (6): 910-921.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3.06.002
    摘要247)   HTML30)    PDF(pc) (2374KB)(495)   

    随着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发展,其电子电气架构正从传统分布式架构向域集中式架构以及中央计算架构转变,汽车软件由面向信号的架构朝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升级。车用操作系统是汽车软件生态的重要基础,大力发展车用操作系统技术对保障我国智能汽车产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背景,本文对车用操作系统技术架构、典型产品以及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对比了国内外主流虚拟化技术产品、内核、中间件,并提出了车用操作系统发展趋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考虑稳定性约束的智能车辆切换控制方法
    张钰,徐明帆,白光宇,董明明,高利,秦也辰
    汽车工程    2023, 45 (5): 709-718.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3.05.001
    摘要290)   HTML36)    PDF(pc) (3595KB)(393)   

    强化智能车辆主动避撞能力是提升车辆安全性的关键,紧急工况下主动避撞功能高效、稳定执行是保障智能车辆多目标准确切换的基础。而当前主动避撞方法须进一步提升面对不同方向切入车辆的避撞能力。本文针对上述问题,量化计算碰撞风险,构建目标切换逻辑,设计分层系统控制架构,提出智能车辆切换控制方法。本方法确保车辆在满足稳定性约束的同时,增强车辆主动躲避不同方向切入车辆碰撞的能力,实现不同行驶目标间的稳定切换。多车试验平台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基于级联YOLOv7的自动驾驶三维目标检测
    赵东宇, 赵树恩
    汽车工程    2023, 45 (7): 1112-1122.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3.07.002
    摘要242)   HTML19)    PDF(pc) (4587KB)(348)   

    针对图像和原始点云三维目标检测方法中存在特征信息残缺及点云搜索量过大的问题,以截体点网(frustum PointNet, F-PointNet)结构为基础,融合自动驾驶周围场景RGB图像信息与点云信息,提出一种基于级联YOLOv7的三维目标检测算法。首先构建基于YOLOv7的截体估计模型,将RGB图像目标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 RoI)纵向扩展到三维空间,然后采用PointNet++对截体内目标点云与背景点云进行分割。最终利用非模态边界估计网络输出目标长宽高、航向等信息,对目标间的自然位置关系进行解释。在KITTI公开数据集上测试结果与消融实验表明,级联YOLOv7模型相较基准网络,推理耗时缩短40 ms/帧,对于在遮挡程度为中等、困难级别的目标检测平均精度值提升了8.77%、9.81%。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基于改进混合A*的智能汽车时空联合规划方法
    胡杰, 张志豪, 陈瑞楠, 陈锐鹏, 刘昊岩, 朱琪, 陈晖
    汽车工程    2023, 45 (7): 1123-1133.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3.07.003
    摘要279)   HTML18)    PDF(pc) (4436KB)(346)   

    运动规划是自动驾驶系统生成轨迹的关键模块,现有运动规划多采用路径和速度解耦的方法,但解耦的规划方法在复杂动态场景下易陷入轨迹次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搜索和数值优化结合的时空联合运动规划方法,直接求解可行驶轨迹。首先使用改进混合A*在时空范围内进行轨迹粗搜索获得初始轨迹,然后以初始轨迹为参考构建可行驶时空走廊,并综合考虑车辆动力学和轨迹连续性约束等条件,使用数值优化的方法进一步平滑初始轨迹。选取换道超车和旁车切入两类典型复杂动态场景进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时空联合规划方法相较于传统时空解耦规划方法更加灵活、规划结果更加合理,同时具有较好的计算实时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研究
    朱仲文,汪鑫,江维海,李丞
    汽车工程    2023, 45 (11): 1991-2000.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3.11.001
    摘要308)   HTML38)    PDF(pc) (4189KB)(341)   

    有效的热管理对于燃料电池汽车(fuel cell vehicles,FCV)的高效运行至关重要。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多采用各子系统独立管理方式,然而这种独立的方式并不能很好地利用自身余热从而提高热管理效率和续航里程。对此,本文开发了一种利用燃料电池余热的整车集成式热管理(vehicle integrated thermal management,VITM)系统,采用热交换器进行一体化的VITM,实现燃料电池的余热回收和各部件高效的热管理,通过六通阀的集成设计实现各回路解耦的灵活管理。并在AMESim仿真平台上开展热管理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开发的VITM系统能保持燃料电池汽车各部件稳定维持在规定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在-10 ℃的环境温度下,利用燃料电池余热作为热源的热泵空调给动力电池加热,与直接加热模式相比,加热时间缩短55%;给乘员舱加热的时间缩短85%,且能耗比(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值为4,能耗降低75%。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超大尺寸一体式压铸铝合金后段车身疲劳仿真与试验研究
    曾维和, 苟黎刚, 罗宇, 张俊, 廖慧红
    汽车工程    2023, 45 (7): 1263-1275.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3.07.017
    摘要117)   HTML8)    PDF(pc) (7302KB)(338)   

    针对某车型一体压铸铝合金超大尺寸后段车身耐久开发问题,测试了压铸车身用铸态铝合金应变-寿命(E-N)数据,并对疲劳试样实测数据拟合得到合金E-N曲线关键参数;搭建Trim Body有限元模型,基于模态瞬态法计算了压铸车身应力动态响应,对应力时程响应信号雨流统计,结合实测拟合的E-N曲线和Miner损伤累积原理,对比分析了车身初始设计和优化设计方案的疲劳损伤;最后将优化设计的一体压铸件装车进行整车四立柱强化耐久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压铸铝合金E-N关系曲线可用Manson-Coffin-Basquin方程描述;与初始方案比,改进设计的一体压铸铝合金车身最大损伤由2.67降低至0.32,疲劳开裂风险消除,经四立柱强化耐久试验验证一体压铸铝车身未见开裂。研究成果可为一体压铸铝合金车身达成耐久属性开发目标提供参考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基于多模态特征融合的行人穿越意图预测方法
    陈龙,杨晨,蔡英凤,王海,李祎承
    汽车工程    2023, 45 (10): 1779-1790.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3.10.001
    摘要303)   HTML34)    PDF(pc) (4689KB)(321)   

    行人行为预测是城市环境智能汽车决策规划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提升行人穿越意图的预测准确率对于行车安全意义重大。针对现有方法过度依赖行人的边界框位置信息,且很少考虑交通场景中环境信息及交通对象间的交互关系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模态特征融合的行人过街意图预测方法。首先结合多种注意力机制构建了一种新型全局场景上下文信息提取模块和局部场景时空特征提取模块来增强其提取车辆周边场景时空特征的能力,并依赖场景的语义解析结果来捕获行人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解决了交通环境上下文信息与交通对象之间的交互信息应用不充分的问题。此外,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混合融合策略的多模态特征融合模块,根据不同信息源的复杂程度实现了对视觉特征和运动特征的联合推理,为行人穿越意图预测模块提供可靠信息。基于JAAD数据集的测试表明,所提出方法的预测Accuracy为0.84,较基线方法提升了10.5%,相比于现有的同类型模型,所提出方法的综合性能最佳,且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低温环境下车用锂电池预加热策略研究
    薛撬,李军求,肖焱升,赵宇,刘宇,韩冬雪
    汽车工程    2023, 45 (11): 2014-2022.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3.11.003
    摘要190)   HTML30)    PDF(pc) (3022KB)(314)   

    为提升电动车在低温环境下的续航里程,提出基于加热目标温度优化的电池组预加热策略,充分提高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能量效率,满足目标行驶里程的需求。首先通过实验测试确定不同温度下电池的最大放电能量;其次基于不同温度下电池的能量保持率和考虑温度对电池寿命的影响,建立非线性多目标约束方程并求解,得到不同环境温度和不同SOC状态下电池的最优加热目标温度;最后基于实测数据标定的整车物理模型对加热策略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15和-5 ℃的初始温度下,基于优化的电池加热目标温度,整车的续航里程最大分别提高了8.41%和4.77%,说明所提方法能够明显提升低温下电动车的续航里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基于云控系统的队列预测性巡航与换道决策
    梅润,褚端峰,高博麟,李克强,丛炜,陈超义
    汽车工程    2023, 45 (8): 1299-1308.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3.08.001
    摘要302)   HTML34)    PDF(pc) (1638KB)(297)   

    为了提高队列行驶的安全性、经济性、高效性和平顺性,提出了基于云控系统的队列预测性巡航与换道决策方法。通过路侧基础设施获取动态交通信息,并上传云平台;云平台利用预测模型估计环境车辆的未来状态;队列采取不同的行为而获得的惩罚体现在设计的目标函数中,通过最小化目标函数实现纵向加速度与横向换道决策的协同优化,并将决策结果发送至车端进行跟踪控制。利用Sumo与Matlab搭建联合仿真环境,设计了不同交通流量下的5组仿真工况。结果表明:对比微观驾驶模型(IDM+MOBIL),采用该方法的队列在巡航时碰撞风险降低42.2%,换道时碰撞风险降低3.41%,平均节油率为1.22%,速度提升0.83%,平顺性提高49.84%,在安全性、经济性、高效性和平顺性方面均优于微观驾驶模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基于状态反馈和预瞄前馈的智能车半主动悬架控制
    李子先,潘世举,朱愿,何滨兵,徐友春
    汽车工程    2023, 45 (5): 735-745.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3.05.003
    摘要169)   HTML8)    PDF(pc) (4235KB)(293)   

    为提高智能车辆的半主动悬架综合控制性能,提出一种基于状态反馈和预瞄前馈的半主动悬架控制方法。首先,以8轮车为研究对象建立11自由度半主动悬架模型,设计LQR状态反馈控制器。然后,为解决状态反馈控制抗路面干扰能力弱和基于固定时序延迟的预瞄反馈控制适用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状态反馈和预瞄前馈的控制器:建立车轮运动规划模型和路面预瞄模型,计算出悬架控制系统所需的车轮规划轨迹点序号和控制延迟响应时间;以路面激励和垂向加速度为输入、以前馈阻尼力为输出,设计基于类模糊的预瞄前馈控制器,并与LQR反馈控制器一并构成所提控制器。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和Trucksim联合仿真平台,进行匀速转向工况、变速直线工况、变速转向工况和匀速直线工况下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垂向加速度、俯仰角加速度、侧倾角加速度均方根值方面,与被动悬架相比,所提控制方法在4种工况下至少降低了23.52%、13.59%、19.35%;与基于固定时序延迟的预瞄反馈控制相比,所提控制方法在前3种工况下至少降低了14.04%、8.09%、13.79%;与基于状态反馈的控制方法相比,所提控制方法在第4种工况下降低了13.20%、4.96%、4.12%。所提悬架控制方法能够在多种工况下有效改善车辆的平顺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面向变曲率道路的自动驾驶汽车换道博弈运动规划与协同控制研究
    林程, 汪博文, 吕沛原, 宫新乐, 于潇
    汽车工程    2023, 45 (7): 1099-1111.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3.07.001
    摘要266)   HTML20)    PDF(pc) (8385KB)(290)   

    当多辆自动驾驶车辆在结构化道路上执行换道合流任务时,需要综合考虑转向和合流动作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曲率和周车车速的变化也增大了协同控制的难度。本文聚焦上述问题,提出了面向变曲率道路的多车换道博弈运动规划与协同控制方法。首先,建立曲率坐标系下的多车模型来解析车间安全距离及动力学状态。其次,通过系统地考虑道路曲率变化及周围车辆信息,提出基于博弈的多车换道运动规划算法,采用分布式框架快速求解兼顾个性化驾驶的最优速度轨迹及换道时机。最后,基于B样条曲线高效识别道路曲率及规划轨迹,构建了自适应时变预测控制算法实现轨迹跟踪,其特点在于单步参数矩阵实时更新,消除车速和曲率频繁变化带来的控制偏差累积。实验结果表明,相比斯坦利(Stanley)方法,能降低58%的跟踪误差;相较协同自适应巡航方法,能减少74%的合流时间;另外计算求解效率也仅为集中式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的10%。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基于路面附着系数估计的车辆轨迹跟踪控制
    查云飞,吕小龙,陈慧勤,易迎春,王燕燕
    汽车工程    2023, 45 (6): 1010-1021.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3.06.011
    摘要233)   HTML10)    PDF(pc) (6437KB)(282)   

    针对车辆在高速转向和不同路面附着系数下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考虑路面附着系数的变侧偏角约束MPC控制策略。根据魔术公式轮胎模型分析轮胎的侧偏特性以及不同附着系数对轮胎侧偏角-侧向力线性区的影响,建立轮胎侧偏角约束与不同路面附着系数的函数关系;采用遗传算法(GA)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设计路面附着系数估计器,将估计结果作为与轮胎侧偏角约束相关的变量传递到MPC控制器中;最后在MPC控制器中建立系统控制量约束、控制增量约束,以及考虑路面附着系数的变侧偏角约束,将不同路面附着系数工况下的轨迹跟踪问题转化为多约束条件下最优值求解问题,实现轨迹跟踪和车辆稳定性控制。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考虑路面附着系数变化的MPC控制方法相对传统MPC控制方法在各种工况下具有更高的轨迹跟踪精度和更好的车辆稳定性,GA-BP神经网络路面系数估计方法具有很高的估计精度。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智能网联汽车车载CAN网络入侵检测方法综述
    关宇昕,冀浩杰,崔哲,李贺,陈丽文
    汽车工程    2023, 45 (6): 922-935.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3.ep.002
    录用日期: 2023-03-17
    预出版日期: 2023-03-17

    摘要301)   HTML19)    PDF(pc) (2564KB)(281)   

    智能汽车与车联网技术不断融合,汽车正朝着智能化和网联化方向发展。随着车载网络(例如:CAN网络)的复杂性以及车辆与外界相连的方式增加,汽车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大幅上升。入侵检测系统作为保护车载网络安全的重要屏障,可以有效检测外部入侵和车辆异常行为。首先,介绍了车载网络的安全属性,并分析了智能网联汽车的网络安全问题以及车载CAN网络的脆弱性和对其的攻击方式。其次,总结了近几年车载CAN网络入侵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最后,对未来车载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提出几项开放性问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汽车安全性测评规程现状及趋势展望
    胡林,谷子逸,王丹琦,王方,邹铁方,黄晶
    汽车工程    2024, 46 (2): 187-200.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4.02.001
    摘要310)   HTML28)    PDF(pc) (1854KB)(281)   

    在汽车产业电动化和智能化进程中,汽车安全测试评价技术也从单纯被动安全向主被动安全融合方向延伸和扩展。本文从车内乘员保护、车外弱势道路使用者保护与主动安全三方面,深入对比分析了全球主流汽车安全测评规程的差异,总结了针对各测评工况的车辆安全开发技术要点,探讨了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测评规程的发展趋势。研究认为,主流汽车安全测评规程在被动安全评价方面越来越严格,主动安全测评工况比重在逐步增加,未来测评规程的发展重心将集中于主被动安全融合及针对复杂工况的虚拟测评两方面。此外,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安全测试已相对完善,未来研究重点可向电控系统测试、底盘稳定性测试和充换电设施与配套设备统一标准化认证等方向拓展;而构建合理、可靠的智能网联汽车OTA(over the air)测试、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安全性和舒适性等测评方法,在中长期内将成为行业关注的重难点问题,且可借助自动驾驶模拟器等工具搭建虚实结合的复合测评体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基于整车平台的动力电池平台化研究
    廉玉波,吴恺,曾董,李松,王溥希
    汽车工程    2023, 45 (5): 807-813.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3.05.010
    摘要186)   HTML12)    PDF(pc) (1439KB)(278)   

    整车以及对应系统的平台化开发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共识和重要的技术趋势,有利于统筹各项目的开发,提升系统共用性,节约成本。基于整车平台的电池系统平台化开发需要明确整车与电池的相关变量,主要包括整车空间、整备质量、续航、电耗、动力性,以及电池尺寸、质量、电量、功率性能。本文以某混动平台的电池系统开发为例,通过各变量的分布与边界条件求解出包含2~3款电芯的平台化方案,通过每款电芯串联节数和电池包Y向尺寸的带宽设计来兼容16款平台车型,为后续产业界各平台的电池方案开发提供了基础的策略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自动驾驶仿真多逻辑场景综合评价方法
    张培兴,秦孔建,朱冰,赵健,范天昕,赵文博
    汽车工程    2024, 46 (3): 375-382.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4.03.001
    摘要339)   HTML51)    PDF(pc) (1658KB)(277)   

    基于场景的仿真测试方法已成为解决自动驾驶汽车性能验证的核心思路,该方法将车辆连续驾驶过程进行分割获取非重复的独立场景片段,并在仿真环境中进行测试。与测试过程相贴合,本文提出了一种自动驾驶仿真多逻辑场景综合评价方法。首先建立自动驾驶汽车多逻辑场景综合评价方法,明确兼顾场景自身特征信息及仿真过程信息的场景权重分析流程;通过暴露度、失控度、危害度建立逻辑场景自身特征信息权重;建立包含仿真精度信息、要素种类信息、参数空间信息、离散步长信息的仿真过程信息权重;基于HighD数据集抽取前车制动、前车左侧切入、前车右侧切入场景信息,并基于本文提出的方法及基准算法测试结果计算场景权重,最终获取两种被测算法在多逻辑场景中的综合评价结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