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三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正面碰撞等级预估方法
    唐洪斌,张君媛,刘国军
    汽车工程    2022, 44 (3): 392-398.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2.03.011
    摘要1066)   HTML41)    PDF(pc) (2820KB)(33110)   

    通过NHTSA和IIHS真实正面碰撞试验数据的统计和归纳,以及解析求解,分别建立采用C-NCAP评价的100%正面刚性壁障(FRB)碰撞和50%正面可渐进变形移动壁障(MPDB)偏置碰撞,以及采用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评价的正面小重叠度壁障(SOB)偏置碰撞中碰撞波形和侵入量的评价方法,可为约束系统的匹配打下良好基础,为车辆获得优异的星级提供保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智能汽车预期功能安全保障关键技术
    邵文博,李骏,张玉新,王红
    汽车工程    2022, 44 (9): 1289-1304.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2.09.001
    摘要737)   HTML76)    PDF(pc) (3585KB)(9636)   

    由于性能局限、规范不足或可合理预见误用导致的预期功能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严重阻碍了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本综述聚焦智能汽车预期功能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分别从系统开发、功能改进和运行3个阶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最后从基础理论、风险防护和更新机制3方面进行了展望。本文可为智能汽车预期功能安全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建模综述及展望
    李洋洋,邓欣涛,古俊杰,张涛,郭斌,杨福源,欧阳明高
    汽车工程    2022, 44 (4): 567-582.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2.04.012
    摘要1110)   HTML80)    PDF(pc) (4913KB)(2105)   

    本文中以建模为重点对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的现状与展望进行综述。首先,对水电解制氢多种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重点阐述了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现状:碱性水电解制氢技术存在投资成本低、寿命长、规模大的特点,是现阶段实现“碳达峰”目标的重要手段。接着,在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建模方面定量地深入分析了电解槽能耗、气体纯度和温度与系统控制的影响机制。本研究为碱性水电解制氢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智能网联汽车多域电子电气架构技术发展研究
    邹渊,孙文景,张旭东,刘佳慧,温雅,马文斌
    汽车工程    2023, 45 (6): 895-909.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3.06.001
    摘要475)   HTML49)    PDF(pc) (3130KB)(1036)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技术不断发展,传统电子电气架构已难以满足面向未来的车路云网一体化发展新需求。本文中聚焦面向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多域电子电气架构,分别从总体设计、硬件系统、通信系统和软件系统4个方面对现有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并对我国电子电气架构的发展进行展望。本文可对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技术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面向碳中和的新能源汽车与车网互动技术展望
    魏一凡,韩雪冰,卢兰光,王贺武,李建秋,欧阳明高
    汽车工程    2022, 44 (4): 449-464.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2.04.001
    摘要816)   HTML105)    PDF(pc) (11011KB)(1003)   

    针对新型电力系统由于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渗透,而面临灵活性调节资源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的储能、氢能和智能耦合的交通能源电力一体化技术方案,并给出了相应的技术可行性、发展路线图和政策建议。测算结果显示,车载动力电池与电网互动是安全性高、成本低、规模大的分布式短周期储能方式,到2040年约3亿辆电动汽车装载200亿kW·h电池,其中灵活调节容量超过100亿kW·h,能满足短周期峰谷调节的需求。而由氢能交通带动的氢能多元利用,是长周期、集中式能量转换的理想方式,二者结合能满足我国2040年日内和季节性电力调峰需求,为双碳目标的达成提供有力支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锂离子电池状态估计机器学习方法综述
    谢奕展,程夕明
    汽车工程    2021, 43 (11): 1720-1729.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1.11.018
    摘要683)   HTML36)    PDF(pc) (464KB)(738)   

    本文旨在综述机器学习方法在锂离子电池状态(包括荷电状态、健康状态和剩余可用寿命)估计领域的研究进展。首先,阐述机器学习方法在电池状态估计中的应用现状。然后,归纳电池状态估计机器学习方法的5个具体实施环节,即数据准备、模型选择与评价、超参数确定、数据预处理和模型训练,并提出了融合精度、实施成本和鲁棒性的学习算法评价方法。最后指出超参数确定方法仍存在的场景适应性问题,并建议建立多区域、跨季节、多模式和长时间的车用电池工况数据库,促进电池状态估计机器学习算法的实用性和普适性等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SiC功率模块封装技术及展望
    蔡蔚,杨茂通,刘洋,李道会
    汽车工程    2022, 44 (4): 638-648.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2.04.018
    摘要521)   HTML30)    PDF(pc) (5874KB)(737)   

    SiC MOSFET器件的集成化、高频化和高效化需求,对功率模块封装形式和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中总结了近年来封装形式的结构优化和技术创新,包括键合式功率模块的金属键合线长度、宽度和并联数量对寄生电感的影响,直接覆铜(DBC)的陶瓷基板中陶瓷层的面积和高度对寄生电容的影响,以及采用叠层换流技术优化寄生参数等成果;综述了双面散热结构的缓冲层厚度和形状对散热指标和应力与形变的影响;汇总了功率模块常见失效机理和解决措施,为模块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最后探讨了先进烧结银技术的要求和关键问题,并展望了烧结封装技术和材料的发展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智能车辆换道潜在冲突分析与风险量化方法
    陈吉清,翁楚滨,兰凤崇
    汽车工程    2021, 43 (11): 1565-1576.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1.11.001
    摘要406)   HTML40)    PDF(pc) (2985KB)(712)   

    在缺乏有效的真实换道事故数据的情况下,基于交通冲突理论,分析车辆在换道过程不同阶段与周围车辆的潜在冲突形式。通过微观冲突风险指标推导、宏观换道风险特征提取和系统性换道风险分析,建立同时考虑潜在碰撞可能性与严重程度的换道风险综合量化方法。利用自然驾驶轨迹数据集,对风险综合量化方法进行应用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量化方法能客观合理地反映不同类型、不同位置的换道风险特征,为智能车辆安全换道决策与规划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面向极限工况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动力学集成控制方法
    林程,梁晟,宫新乐,于潇,汪博文
    汽车工程    2022, 44 (9): 1372-1385.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2.09.008
    摘要429)   HTML25)    PDF(pc) (5184KB)(705)   

    为了改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在低附着路面行驶、高速转向等极限工况下的主动安全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测控制的动力学集成控制方法。首先,为了均衡预测模型的建模精度与控制器的计算负担,通过分段仿射将非线性横摆动力学模型进行简化,进而建立了混杂系统预测模型。其次,分析了多时变参数系统的失稳机理,将系统发生分岔现象后极易失稳的工况定义为极限工况,统一了低附着、高速等不同极限工况下的车辆稳定性判别方法,制定了控制模式的切换机制。然后,提出了基于鲁棒混杂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的动力学集成控制策略,系统地考虑了极限工况下的车速变化与轮胎非线性侧偏特性,协同优化了车辆的驱动防滑性能、横摆稳定性等安全性指标。处理器在环试验表明,提出的集成控制策略能够满足低附着路面行驶与高速转向工况的控制需求,显著提高了车辆在极限工况下的主动安全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一种自动驾驶仿真场景要素的提取方法
    白雪松,邓伟文,任秉韬,刘鹏,李江坤,丁娟
    汽车工程    2021, 43 (7): 1030-1036.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1.07.010
    摘要468)   HTML38)    PDF(pc) (1123KB)(683)   

    针对场景及其内容定义不明确、场景基本要素提取多为主观分析和不同测试主体的场景要素选择和设计不可解释等问题,本文中提出一种汽车自动驾驶仿真场景的关键要素提取方法。该方法从自动驾驶系统角度逐级分析场景要素对感知、决策和控制模块的影响,并根据对自动驾驶不同子模块的影响,建立为一种要素-结构-功能平面的映射方程,然后基于平面节点判别矩阵建立场景要素的提取模型,量化场景要素的重要性并进行判别和筛选。最后通过分析第四届世界智能驾驶仿真挑战赛的行人安全避撞场景的元素构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基于OEDR和ODC的自动驾驶汽车实际道路测试评价技术研究
    孙航,李志军,张琳琳,陈振宇,李世龙
    汽车工程    2022, 44 (6): 842-850.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2.06.005
    摘要238)   HTML7)    PDF(pc) (1226KB)(669)   

    本文中提出了基于自动驾驶目标和事件探测与响应(OEDR)的测试道路分类方法,构建基于设计运行范围的道路元素基础模型,改进Jaccard Similarity有效相似度算法用于测试道路符合性评估。本文中还根据测试道路选取,提出了基于设计运行条件(ODC)边界的测试方法,结合乘员主观评价形成自动驾驶汽车实际道路测评体系。选取我国典型道路开展的试验结果表明,本文中提出的测评体系具有可行性和普适性,可作为一种标准化方法广泛应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融合前车轨迹预测的改进人工势场轨迹规划研究
    吴晓建,燕冬,王爱春,黄菊花,伍磊,周兵
    汽车工程    2021, 43 (12): 1752-1761.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1.12.003
    摘要280)   HTML17)    PDF(pc) (3569KB)(661)   

    人工势场算法在移动场景中的避撞路径规划很少考虑其与前车未来轨迹的时序耦合影响,基本将每个规划周期内的前车视为静态,通过不同规划周期滚动更新的方式进行准动态路径规划,导致规划路径不够合理、一致性差。本文针对性提出通过时序耦合关联,将前车预测轨迹融入智能汽车路径规划过程。首先构建了改进人工势场算法的引力场及斥力场模型,提出在每个规划周期内,将前车位置在斥力场中根据其预测值进行动态更新;而后提出了基于驾驶意图聚类识别及离散优化结合的前车轨迹长时间预测算法,以及基于运动学模型聚类识别与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结合的前车轨迹短时间预测算法,再经S函数进行加权融合完成前车轨迹的最终预测。高速驶出及邻车切入等场景下的仿真分析表明,相比于传统的人工势场算法,所提出的改进人工势场动态轨迹规划算法能获得更加合理和一致性更优的规划结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基于双五次多项式的智能汽车换道轨迹规划
    牛国臣,李文帅,魏洪旭
    汽车工程    2021, 43 (7): 978-986.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1.07.004
    摘要566)   HTML27)    PDF(pc) (3065KB)(656)   

    为满足智能汽车换道过程中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双五次多项式的智能汽车换道轨迹规划算法。以动态规划换道时间和增加舒适性约束条件来改进五次多项式规划算法,在该基础上结合当前环境和换道始末状态计算出中转状态,并采用两次改进的五次多项式算法避免与前方车辆碰撞。轨迹规划与轨迹跟踪的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工况,本文中提出的双五次换道轨迹规划算法在横向速度、加速度、加速度变化率以及算法运行时间等方面都具有优势,得到的轨迹也满足实际状况下的车辆换道要求,安全性得到提升且操纵稳定性良好,证明该算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考虑预期功能安全的智能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
    谈东奎,胡港君,朱波,金来,张捷
    汽车工程    2022, 44 (6): 799-808.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2.06.001
    摘要441)   HTML47)    PDF(pc) (2911KB)(635)   

    预期功能安全的提出,使得传统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的安全性受到了挑战。为此,本文中利用基于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ystems-theoretic process analysis,STPA)方法得到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的预期功能安全要求,在传统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基础上增加了感知盲区安全车速规划策略。然后基于盲区场景下车辆与行人相遇运动学模型,构造盲区安全车速公式。接着设计加入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速度滑模控制器,对该速度进行跟踪控制,最后在CarSim与Simulink联合平台上开展仿真试验,比较此系统与没有增加预期功能安全要求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的安全性,并进一步在硬件在环仿真试验台上验证。结果表明,考虑预期功能安全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能有效降低行人碰撞风险,并确保车辆安全通过盲区的行驶效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基于强化学习的自动驾驶决策研究综述
    金立生,韩广德,谢宪毅,郭柏苍,刘国峰,朱文涛
    汽车工程    2023, 45 (4): 527-540.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3.04.001
    摘要527)   HTML53)    PDF(pc) (1155KB)(632)   

    强化学习的发展推动了自动驾驶决策技术的进步,智能决策技术已成为自动驾驶领域高度关注的要点问题。本文以强化学习算法发展为主线,综述该算法在单车自动驾驶决策领域的深入应用。对强化学习传统算法、经典算法和前沿算法从基本原理和理论建模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对比分析。针对不同场景的自动驾驶决策方法分类,分析环境状态可观测性对建模的影响,重点阐述了不同层次强化学习典型算法的应用技术路线,并对自动驾驶决策方法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自动驾驶决策方案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基于自适应动态滑模控制的智能汽车纵向巡航控制
    赵健,杜金朋,朱冰,王志伟,陈志成,陶晓文
    汽车工程    2022, 44 (1): 8-16.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2.01.002
    摘要378)   HTML187)    PDF(pc) (2704KB)(616)   

    为消除参数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等因素对智能汽车纵向巡航控制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动态滑模的纵向巡航控制方法。建立以广义纵向力导数项为控制输入的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基于反步法构建保证车速与纵向加速度同时收敛于期望值的新型滑模函数;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期望广义纵向力的动态滑模控制律,并利用RBF神经网络对控制律中的未知干扰量进行自适应补偿;设计执行器选择模块将期望广义纵向力转换为执行层期望控制输入;进行仿真对比与实车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智能汽车纵向巡航控制方法能有效地消除参数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的影响,改善了传统滑模控制的抖振现象,实现对期望巡航车速的稳定准确跟踪。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智能网联混合动力车辆速度规划的多目标协同控制研究
    解少博,罗慧冉,张乾坤,张康康
    汽车工程    2021, 43 (7): 953-961.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1.07.001
    摘要465)   HTML36)    PDF(pc) (2931KB)(603)   

    考虑车辆的行驶安全性、机动性、能耗经济性、舒适性和电池老化等多重目标,以弯道场景为例对智能网联混合动力客车的速度进行实时规划。首先,以车辆速度和动力电池SOC作为状态变量,加速度和发动机-发电机组输出功率作为控制变量,以混合动力客车的能量消耗成本、电池老化成本、机动性成本和舒适性成本的加权和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其次,以弯道行驶安全性、动力系统和电池系统的物理特性等为约束,实施基于模型预测的多目标协同控制,并应用动态规划算法求解滚动空间域内的多目标优化问题,从而实现实时的速度规划和能量分配。同时,分析机动性和舒适性赋予不同权重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考虑电池老化的控制策略可以在不影响车辆动力性和机动性的情况下,使电池老化成本降低25.8%,综合成本降低2.3%;(2)提高机动性成本的权重因子能够缩短行驶时间,但会引起综合成本的增加;(3)提高舒适性权重因子可以减少速度波动,同时降低综合成本。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复杂路况下无人驾驶路径跟踪模型预测控制研究
    李骏,万文星,郝三强,秦武,刘霏霏
    汽车工程    2022, 44 (5): 664-674.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2.05.003
    摘要402)   HTML27)    PDF(pc) (4957KB)(592)   

    为了提高无人驾驶车辆在直角转弯、连续弯道和弧形弯的复杂路况下路径跟踪精度、行驶稳定性与安全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该改进算法是根据行驶路径弯曲度确定车辆在平坦路面上不发生滑移的最大纵向速度,即车辆纵向速度不是假定恒定值。基于模型预测控制,建立车辆运动学模型,设置以速度和前轮转角为约束条件,设计以位置偏差和控制增量为目标函数,获得最优前轮转角和行驶速度。最后,借助某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提供的无人驾驶车辆平台与测试场地,试验对比分析了在复杂路况下改进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与纵向速度恒定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时车辆路径跟踪效果,试验验证了改进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保证了车辆的路径跟踪精度、行驶平稳性与安全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驾驶员喜好的LKA介入时机特性与其自然驾驶特性差异的研究
    陈佳琛,陈慧,蓝小明,西村要介,石原敦
    汽车工程    2021, 43 (6): 842-850.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1.06.007
    摘要210)   HTML9)    PDF(pc) (1499KB)(587)   

    已有的研究表明,要使LKA系统能自适应于不同驾驶员的前提是,驾驶员喜好的LKA介入时机特性与其自身的自然驾驶特性相符合,但现实情况如何目前尚无定论。为此,本文中通过主客观评价试验获取驾驶员喜好的LKA介入时机客观指标;并采集驾驶员的自然驾驶数据,提取驾驶员转向回正点,对转向回正点进行特性量化并提取相应的指标。通过对比驾驶员喜好的LKA介入时机特性指标及其自然驾驶时的转向回正点指标发现,12.5%的驾驶员喜好的LKA介入时机特性与其自然驾驶特性存在显著差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EMB夹紧力控制与传感器故障诊断研究进展
    张奇祥,靳立强,靳博豪,张伊晗,陈鹏飞,刘永腾,李建华
    汽车工程    2022, 44 (5): 736-746.   DOI: 10.19562/j.chinasae.qcgc.2022.05.011
    摘要629)   HTML20)    PDF(pc) (2824KB)(575)   

    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lectro-mechanical brake system, EMB)采用电控纯机械制动技术,可实现多种主动安全控制功能,具有结构精简、响应迅速,能够对车轮制动力矩进行独立精确控制等优势。为全面梳理EMB系统的发展现状,明确其未来技术走向,本文首先介绍了EMB的组成架构,分析了EMB典型结构型式的优缺点并确定了相关内容的主要研究方向。然后从夹紧力控制和传感器故障诊断两个层面分别对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分析了夹紧力控制算法的发展历程及未来研究重点,对比了3种典型夹紧力控制算法的试验效果;接着介绍了传感器故障诊断的具体类型及作用,通过定量化的指标分析不同故障诊断算法的实际控制效果。最后对EMB系统所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指明了进一步的研究可以集中在夹紧力控制和传感器故障诊断等算法准确性和鲁棒性的提高、EMB与线控底盘集成控制技术的协调控制以及EMB对整车稳定性和舒适性的影响等方面。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